《中国古代文学史I》课程攻略 —— 平时学习篇

Posted by Socra Lin on August 18, 2025

中国古代文学史I 课程攻略

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 参考教材: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 常见授课教师:何诗海、戚悦、仲瑶
  • 考核方式:40%平时分,不同老师不一样,见下文;60%期末闭卷考。
  • 上课时间:每周1次课,3节,长学期共16次课

这门课学什么

引用一下课程简介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想形态,掌握重要文学体裁的渊源和流变,对各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史现象以及文学史的内在发展规律等问题有一定的把握。通过学习,使学生不断提升古典文学素养和审美趣味,具备一定程度的阅读、鉴赏能力,为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以及社会文化工作打下基础。此外,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为进一步的专业深造和发展作准备。

重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I、II、III三门课是断代的,I的时间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涉及到的内容有诗经、楚辞、汉乐府等。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教学甚少,如果心里放不下,是可以先看看教材的。

课程安排(2024年何诗海/戚悦班):

  • 第一讲:绪论
  • 第二、三讲:诗经
  • 第四讲:先秦诸子散文 论语 孟子
  • 第五讲:先秦诸子散文 老子 庄子
  • 第六讲:先秦诸子散文 荀子 韩非子
  • 第七、八讲:先秦叙事散文 战国策 左传
  • 第九讲:楚辞与骚体文学
  • 第十讲:司马迁与史记
  • 第十一讲:汉乐府
  • 第十二、十三讲:建安与正始文学
  • 第十四、十五讲:晋代文学与陶渊明
  • 第十六讲:南北朝文学

以上内容基本上就是这段时间内文学发展的主要内容,心里可以留个底。

再重复一下文学史类课程是有统一的学习方法的。文学史类课程一般以时间为线,串起不同时间上代表性的思潮、流派、作品、作家,一般来说,文学史要求掌握的就是“什么时间,什么背景下,出现了什么代表性的思潮,什么代表性的作家,有什么代表性的作品,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梳理知识点的时候,基本就是以这个方式来梳理。

如果时间充足,或者老师专精某一部分,老师可能会对某一时间作比较多的延伸拓展。

文学史类课程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识点特别多,特别杂,如果平时摆烂,一股脑留到期末背,相信我,你一定寄。所以在上文学史类的课程时,如果想要学得扎实,并且拿到一个好成绩,请务必在每节课之后,最好是当天,回想一下这堂课老师讲了哪些内容,哪部分内容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尝试在脑中复原,给自己上课。如果实在困难,也请打开PPT再看几眼,抽背一下自己“什么时间,什么背景下,出现了什么代表性的思潮,什么代表性的作家,有什么代表性的作品,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能坚持下来,那么考试周这门课你只需要花很少的时间复习,也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各个老师之间的差别

上课风格上

先说仲瑶班,仲瑶姐姐上课是比较传统的文学史上法,即时间、人物、作品、流派等的时间顺序讲解,适用于比较希望打好基础的学生。仲瑶姐姐上课时,学生需要自己抓重点,因为PPT上主要放的是作品和文论。

何诗海老师和仲瑶老师差不多,都是传统上法,但是他的PPT可以直接用来背,知识点一层层都分好了,重点也会在第一页标好,上课注意记就是。

七月姐姐是非传统上法,知识点可以自己去看教材,老师上课会讲她自己的一些研究和见解,PPT上也主要是作品和文论,适合比较有想法or不喜欢传统式课堂的学生选择。

平时作业上

仲瑶的平时作业是读四本原典(例如《诗经》《史记》这样的),每一本写三千字的读书报告,作为平时分

何诗海班是上课发言/书面感想(多少字都可以),加起来共四次即可,其中书面感想至少一次,老师原话是:“书面作业至少有一次要体现自己的最高水平”,所以建议干脆交一篇论文,有关这段时间的文学的都可以,剩下三次的话,e人就上课发言,i人就水三篇几百字的感想即可。

戚悦24年是接何诗海班的,要求和何诗海一样,不知道25年独立带班之后会不会有改变。但有一说一至少24年给分真挺好的。

期末考试上

先说何诗海,何诗海会在每节课的PPT第一页打出本次课程的重点,就是本学期考试的重点。在PPT中,这些点也都以分条的形式呈现,只要把这些背下来了考试直接去默就可以了。是非常不需要思考的。

再说戚悦,戚悦老师考试出的题一定来源于她的PPT,但是具体答案来源于她上课的阐述,请一定要好好听课。

仲瑶老师经常出以前出过的题,建议98自行搜索历年卷,我没考过也不太了解

这门课怎么考

经典三板斧加一:名词解释+简答题+赏析+论述题

名词解释大多选择比较重要的名词(老师打在大标题和小标题里的那些),不需要去背那些偏门的东西

简答题和论述题不解释了,考过的你们都懂得,分点作答,踩点给分

重点说一下赏析题:

老师会选一段没有断句的繁体原文,然后要求结合诗歌特点赏析

以去年的何诗海/戚悦班题目为例: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從文狸辛夷車兮結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表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留靈脩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採三秀兮于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閒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请赏析这段文字

赏析不是随便说的,也是踩点给分,你需要认出这是屈原的楚辞作品,需要结合上课讲过的“屈原诗歌的艺术特点”来回答,虽然老师上课的时候主要讲的是离骚的艺术特点,但是对于屈原作品是相通的,那么就搬过来逐条分析:

离骚的艺术成就

  • (1)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
  • (2)浪漫主义杰作:前半部分写实,然多新奇的比喻,夸饰的描写;后半部分写虚,更是驰骋想象,上天入地。从神话传说中汲取形象,构成层出不穷的情节和神奇绚丽的画面。
  • (3)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第一部分以自传体形式叙述自己的身世和不幸遭遇。第二穿插了女媭劝告,南征陈辞,上叩天阍,追求佚女,灵氛占卜,巫咸降神,远游西海等八个叙事性情节片断
  • (4)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继《诗经》之后,《离骚》中大量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比喻象征手法,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如以诗人自比女子,由此出发,以男女关系喻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喻群小嫉贤,以求媒比喻求通楚王的人,以婚约比喻君臣遇合。这一手法开创了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传统。

把这四点都写上,写上之后,每一点都带上给到的原文进行分析,就是一道完整的赏析题。

事实上,这段话是《九歌·山鬼》,老师上课的时候赏析过的,如果能记得住老师的分析角度,那么会更好。如果没记住也没关系,老师不会为难你们的,能一般性地分析就可以了。